歡迎訪問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新聞資訊
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
綠色發展,動能澎湃。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并針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提出實施“路線圖”,引發廣泛熱議。
“在新形勢下,我們將緊緊圍繞能源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在進一步夯實常規能源保供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在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給出了行動“施工圖”——緊密著眼長遠發展需要,全面構建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扎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
堅定信心,綠色低碳道路越走越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能源發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穩步推進轉型。
任京東介紹,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源的消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我們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這條路我們越走越寬闊,越走信心越堅定。”
數據背后,蘊含著深刻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保持躍升發展的勢頭。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1億千瓦,比十年前增長近3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的比重超過30%。水電、 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的規模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1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的近1/4。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成效顯著。煤炭消費比重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個百分點,近十年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90%以上的煤電機組達到與天然氣發電相當的排放水平。持續升級成品油質量,車用汽柴油的質量標準已全面提升至國六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勝利油田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企業,必須走在前、作表率。”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牛栓文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傳統油氣產業、新能源產業、綠色產業作為油田未來發展的三大產業,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構建油氣開發與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的完整產業體系,努力走好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并舉、降碳與碳利用并重、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行的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決回答好“既要綠色發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時代考題。
創新驅動,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我國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路徑。
黨的二十大代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辛保安指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體現了能源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新定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新作用,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統籌電力保供和能源轉型,推進煤電與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堅決保障能源電力安全供應,為確保能源安全、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動能。
“過去談到內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氣’,現在新能源成為了內蒙古新的增長點。”黨的二十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志強介紹,內蒙古自治區已明確提出“兩超過”“兩率先”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轉型闊步向前,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強有力支撐。
“我們已經在大規模新能源消納、新能源發電預測等領域取得創新,努力解決了大規模風電和光伏發電隨機性、波動性、不可控等問題,以及‘夜間無光、風力多變’導致的供電不可靠問題。”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寧夏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衣立東向記者表示,推動清潔低碳轉型,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責任重大。要發揮央企創新主體作用,推進綠色低碳科技攻關和創新應用,勇闖能源技術“無人區”。
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安徽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黨支部書記、超特高壓運維班班長廖志斌說,特高壓是保障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通過將“三北”及西南地區的“風光水”等清潔電能輸送到東中部電力需求旺盛地區,解決了我國西南、東北、西北等清潔能源豐裕地區與中東部電力需求區域之間的空間錯配問題,實現新能源高效消納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目前,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建成投產白鶴灘水電、華龍一號核電等一批全球領先的戰略工程。掌握了特高壓遠距離輸電、新能源并網消納等關鍵核心技術。“下一步,我們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任京東提出具體目標,重點包括: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十四五”期間計劃改造規模合計6億千瓦左右,扎實推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技術示范應用。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推動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大力推動終端用能轉型升級,加強重點用能領域節能降碳,積極推進電能替代,力爭到2025年電能占終端用能的比重達到30%。
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今年5月,毛烏素沙地迎來了一群“老朋友”,曾因生態問題“出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從越冬地重新飛回到這里繁衍生息。這是十年來,長慶油田全力實施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的成果,更是我國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寫照。
“十年來,長慶油田致力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企業,始終用綠色的方式開采油氣資源、生產清潔能源,打造多元互補的能源供給新體系,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內涵式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黨委書記何江川介紹,長慶油田8個采礦權進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每年新增綠地4500畝以上,油區綠化面積達95%。
何江川表示,進入“十四五”,以姬塬油田CCUS和蘇里格天然氣深度處理兩個綠色低碳先導示范區建設為引領,規劃風光發電1100兆瓦,建成30萬噸/年產量的CCUS項目,建設1.69萬畝碳匯林,全方位構建風、光、電、熱多能互補新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黨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結合“碳票”變“鈔票”的案例,詳細介紹了福建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方面的成果。“今年國慶節前夕,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村民集體領到了一筆14萬元的收入。當年把他們的林產價值進行估價,由三明當地給他們發行了碳票,現在這些碳票通過價值轉換獲得了補償,實現了‘碳票’變‘鈔票’,這個收益也很自然地就分配給了全村村民。”張彥指出,福建以約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耗,創造了全國約占4.3%的經濟總量,全省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9.2%,12條主要流域的水質優良率達到97.3%,39項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的改革成果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復制和推廣。
“過去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決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黨的二十大代表,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指出,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穩妥有序推進全國碳市場。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版權所有: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晉ICP備1200730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太原